中新网上海11月2日电 (高志苗)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开幕。在全球经济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通过一年一度的“越来越好”大会向世界发出了继续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明确信号。 本届进博会迎来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总展览面积突破43万平方米,规模再创新高。 “常办常新”的进博会已成为中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举措。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现代化研究院著名研究员秦焕梅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进博会不仅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也是一个重要平台。推动高水平开放。通过打造“投资中国”、“买中国”、“出口中国”等品牌,将中国超大规模打造成为世界共享的创新市场。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苏宁也认为,进博会随着开放诚信的不断拓展,正在把全球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他表示,进博会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高度确定性的开放措施应对全球经贸环境的不确定性。这种确定性的举措体现在市场开放、国际合作、各方共赢等方面。 本届进博会,中国商务部将改打造“共享大市场·出口中国”品牌,体现中国市场开放水平的飞跃。开放的新内涵,不仅让世界的好东西进入中国,也让世界的好东西进入中国。帮助中国创新企业走向世界。 西京控股(香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杨明表示,进博会不仅是世界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企业以自主技术创新参与全球产业变革的战略支点。 “借助进博会的开放平台,借助上海作为全球有益资源‘海港’和‘出口’的吸纳能力,我们将与全球产业伙伴共同探讨智慧物流的未来,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繁荣。” Asics中国区总裁高凯是进博会的“老朋友”,他也感受到了进博会开幕的“进步”。在他看来,进博会展现的不仅是市场的开放,更是发展理念、合作模式的开放。 “进博会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包容、创新、充满活力的中国市场。”高凯说。 “这是一座世界与中国创新的立体桥梁离子和消费,现在和未来,都可以在这里汇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从汇聚全球精品的“展览”到激发创新的“智创”,见证进博会也旨在深化中国开放。苏宁表示,中国的开放正在从基于商品和要素流动的开放转向基于制度的开放。例如,进博会不仅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事解决服务中心,还依靠与国际接轨的完善法律监管体系,为“世界第一展、中国第一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一年一度的“进博会之约”,是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的关键举措。秦焕梅指出,这不仅仅是一个展示的窗口,更是推动高层开放的实际平台。通过一系列制度变革,进博会将探索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的可行路径。这些研究为我国未来扩大制度开放、更好调整“投入”与“产出”关系积累了重要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