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奋力龙江展会新征程,谱写新篇章”2025全国网络媒体龙江行在哈尔滨拉开帷幕。 10月30日下午,由新华网、中央广播电视网、黑龙江日报、华龙网、山西新闻网、荆楚网等全国近20家主要新闻机构组成的采访团走进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高中采访”),通过参观和深入交流,全面、多角度地了解了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科技、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丰硕成果和独特的教育路径。为黑龙江引领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生动的“高中样本”。
大学实验室-第二环节走进校园点燃学生科学梦想
面试特上午的第一站来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国内顶尖高校共建的校园科技实验室。在这里,附中的学生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观众,而是细心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他们自信地向采访组展示了仿生机械臂、“黑悟空”智能系统、多功能飞行器、训练团队训练等一系列科技作品,并详细介绍了其原理和创新点。
“这个项目的灵感来自于对身体残疾人士的不便的担忧。我们希望通过我们自己的设计为他们提供更低成本、更方便的辅助工具。”一位高二学生在向采访组介绍自己团队的项目时说道。这些充满奇思妙想和社会价值的作品赢得了爆炸性的好评从观众席上。实验室的成立和高效运行,标志着哈师附中“大学与中学协同育人”模式的务实实践,将科研创造的资源和理念引入中学课堂,为具有额外学术能力和科学梦想的学生提供了重要的早期科研技能实践。
与此同时,物理教研组的专职实验老师向采访团展示了传承多年的自制实验教具景观。从理论到实践,从动手到动脑,让每一位师范附中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之美”,为高校物理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一贯宗旨。学生身边的东北自然生态百科及自然博物馆
随后,采访组前往学校标本采集室。雄伟的东北虎、古老的猛龙、成长中的猛禽……一系列保护完好、具有浓郁东北特色的野生动物,构成了一部立体的“东北自然百科全书”。它不仅是一个标本陈列室,更是一个生态教育的明亮课堂。
据师大附中志愿者介绍,学校充分挖掘当地自然资源,将对该地区物种特征的研究纳入日常教学和社团活动中,引导学生从了解所在小镇的生态环境入手,树立尊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习惯。 “在鲟鱼标本面前讨论黑龙江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时,“热爱祖国、保护自然”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教育在我们身边”让学生的心理防护意识从口号变为情感认同和自觉行动,体现了学校对教育质量的深远考量。
学校的历史文化代代相传,学生是学校的“最好的名片”
走进古朴庄严的校史馆,历史的厚重与年轻人的热情在这里交汇。采访团队的讲解并不是专业的导游,而是一群精力充沛、穿着校服的学生志愿者。他们饱含深情地讲述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传统和校友的优秀故事,讲述了麻雀的历史。
“让学生讲述学校的历史不仅是最有帮助的“这是对学校文化的庄严传承,也是对学生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次极大锻炼。”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生们自信、得体的表现是哈师附中教育成就的最好名片,让采访组直观感受到学校深厚的人文积淀在新时代学生身上的生动体现。
咱们聊聊教人未来,分享“附中经验”
随后的分享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秦毅重点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教育理念和发展愿景。他表示,哈师大附中始终遵循果阿精神。人民幸福教育从最初的“勤奋求实”到“全面发展、卓越学习”的“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
竞赛中心主任李鹏重点围绕社会广泛关注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主题进行了重磅发言。他详细介绍了学校建立的“普及-提高-拔尖”金字塔培养体系,通过建立先修竞赛课程、竞赛训练、项目式学习(PBL)等多维度的创新培养方式,系统地探索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奖,更重要的是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塑造他们的科学思维,为他们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