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住房城乡建设部记者获悉,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近日发布《中共中央建设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2025-2027年)(以下简称城市) 《(2025年—2027年)》要求各地扎实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 行动方案明确,探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进一步融合城市管理数字化基础,构筑城市安全新防线,转变城市经济新模式,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城市安全发展,为建设宜居、有韧性的智慧城市做出贡献。到2027年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项重点任务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其中,行动计划细化了各部门的实施步骤,划分了9大类、32项具体任务。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吴晶:这个计划最大的亮点就是可以落地、系统化。针对以往管理上重建设、重纸片带来的问题,精心分解为9大类32项具体任务。这种从目标到任务的系统规划,使新型城市建设和韧性城市转型的各个环节得以实现。该计划还包括管理合作和系统各部门、各领域有力政策落实,让韧性城市建设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韧性城市是指城市系统在遭遇自然灾害、事故等各种外部冲击和内部风险时,能够有效抵御压力冲击,快速启动应急响应,立即恢复基本功能,并通过不断积累应对经验、完善管理机制、升级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此次《行动计划》将“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列为主要任务之一,着力深化城市建设从“面”到“里子”。 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当前,城镇化进程我国已进入平稳发展时期。于是,过去积累的问题就逐渐显现出来。大量建筑进入使用的“中年”时期。许多城市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丧失功能,成为城市安全的薄弱环节。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院长吴晶:这个计划非常强调多领域的协作,依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融合。未来有望打破不同领域之间的潜在壁垒。以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协调等关键环节为重点,各领域利用先进技术,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作战,构建强大合力,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精准推进城市治理。建设韧性城市,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城市运营管理服务平台,通过研究台使用平台开展城市综合风险评估,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利用,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此外,《行动计划》还明确了推动汽车共享设施建设、提升物流配送和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持续推进智慧停车等方面的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