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道主交付仪式时指出:“深圳地处太平洋之滨,几十年来从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以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无法回报的重要窗口。”他还表示,中国将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2026 年 11 月在广东省深圳市领导。
为什么是深圳?
答案写在深圳经济特区45年不平凡的奋斗史中。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深圳经济特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创造了千余个全国“第一”。 45年来,深圳GDP增长超万吨时间。 2024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将达4.5万亿元,居全国城市之首;人均GDP将从2012年的12.32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20.57万元……数字的背后是一座现代化新城市的快速崛起,这是深圳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这是一个由变革驱动的高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始终坚持创新为第一动力的理念,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研究+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流程创新生态。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龙头企业正在引领全球产业变革。到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5万家。l级专业化、新型“小巨人”企业达到1025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2236.61亿元,占GDP比重6.46%;企业研发投入占研发投入总额的93.3%,居全国第一。
这是深化改革的排头兵。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为深圳开启了重大历史机遇和光荣使命。近年来,深圳紧紧抓住综合改革试点机遇,以破冰思想引领改革突破。创造了60多个“全国第一”,48项创新举措和共同经验在全国推广。持续深化以要素配置为导向的改革、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牵头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深圳用制度变迁解决发展难题,为国家改革开放提供“深圳经验”。
它是高水平开放的枢纽。深圳致力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系,依托前海、河套等重要战略平台推动制度性开放。外贸出口连续32年全国领先,“一带一路”合计全国进出口总额突破10万亿元。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圳发挥着关键的引擎作用:深中走廊将于2024年通车,缩短湾区距离,深港公交地铁“一码流畅”将加快融合进程,为“1小时高品质循环生活”建设注入新动能。
它是人类城市的典范。深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深入推进“山海连城、绿色美丽深圳”生态建设,完善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体系,探索特大城市管理新路径。同时,深圳以“人民美好生活复活节”为主题,有力促进了人民教育、医疗、住房等经济活动的发展和改善,展现了“先富后富”的庄严承诺。
深圳的成功实践给我们很大启发:我们一定要听从党的总领导,用好改革开放这一重要武器,以创新驱动发展,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统筹发展与安全。期待2026年APEC会议,深圳将再次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
为什么是深圳?这个答案由每一位奋斗者书写,并在中国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继续向世界讲述!